我国乡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与优化对策的典型分析

被引:99
作者
龙花楼 [1 ,2 ]
李婷婷 [1 ,2 ,3 ]
邹健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乡村转型发展; 动力机制; 优化对策;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1.12.024
中图分类号
F320.3 [农村发展与建设方针];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选取能源开发、粮食安全和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发展等问题较为突出的中西部能矿资源富集区、中部传统农区和东部经济高速发展区,分别对其乡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这三大典型类型区乡村转型发展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①乡村转型发展受内在因素和外援驱动力的共同作用,形成各异的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进而呈现不同的城乡关系,而城乡关系作为乡村转型发展优劣的重要衡量标准,反过来依此可审视内在因素与外援驱动力是否合理配套。②中西部能矿资源富集区呈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的城乡非均衡极化发展;中部传统农区呈现城乡低水平均衡发展;东部经济高速发展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其城乡系统呈现较高发展水平的均衡发展。③为了顺利实现未来各典型类型区的乡村转型发展,中西部能矿资源富集区应强调增强其乡村内生发展能力;中部传统农区应侧重推进其产业分工协作与城乡土地资源统筹配置;东部地区则应注重培育乡村新型产业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080 / 20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转型发展 [J].
龙花楼 ;
邹健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2 (04) :97-100
[2]   欠发达平原区村域特色种植销售市场的时空变化 [J].
乔家君 .
经济地理, 2009, 29 (12) :2055-2060
[3]   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与实践的统一 [J].
鲁奇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1) :6-12
[4]   中部传统农区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 [J].
陈文科 .
中国农村经济, 2006, (07) :42-47
[5]   中外城乡关系问题研究综述 [J].
李泉 .
甘肃社会科学, 2005, (04) :207-212
[6]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协调对策 [J].
吴楚材 ;
陈雯 ;
顾人和 ;
张落成 .
城市规划, 1997, (05) :37-40
[7]  
中国新农村建设地理论[M]. 科学出版社 , 刘彦随, 2011
[8]  
Managing the rural–urban transformation in East Asia in the 21st century[J] . T. G. McGee.Sustainability Science . 2008 (1)
[9]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regions of advanced countries: an overview and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ories[J] . Ida J Terluin.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 2003 (3)
[10]   Networks - a new paradigm of rural development? [J].
Murdoch, J .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00, 16 (04) :40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