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退出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变迁

被引:4
作者
范剑勇 [1 ,2 ]
赵沫 [1 ,2 ]
冯猛 [1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 复旦大学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进入退出;
D O I
10.14167/j.zjss.2013.04.018
中图分类号
F425 [工业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命题之一是检验进入退出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以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为考察对象,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辅以LP方法考察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构成要素、进入退出企业与在位企业的技术效率差异。我们发现,前沿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配置效应、规模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而技术效率改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了较大的负面作用;从产业组织角度看,进入企业的技术效率低于在位企业,使得进入企业对行业整体生产率提升没有出现如Schumpeter意义上的创造性破坏,而是降低行业生产率,相反,退出企业的低效率却促进行业生产率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5+45+156 +4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 [J].
聂辉华 ;
贾瑞雪 .
世界经济, 2011, 34 (07) :27-42
[2]   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 [J].
张军 ;
陈诗一 ;
Gary HJefferson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4-20
[3]   企业演化: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 [J].
李玉红 ;
王皓 ;
郑玉歆 .
经济研究, 2008, (06) :12-24
[4]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 [J].
涂正革 ;
肖耿 .
经济研究, 2005, (03) :4-15
[5]   Firm-level evidence on productivity differentials and turnover in Taiwanese manufacturing [J].
Aw, BY ;
Chen, XM ;
Roberts, MJ .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1, 66 (01) :51-86
[6]  
Understanding Productivity: Lessons from Longitudinal Microdata[J] . Eric J. Bartelsman,Mark Dom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 2000 (3)
[7]  
Firm productivity in Israeli industry 1979–1988[J] . Zvi Griliches,Haim Regev.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 1995 (1)
[8]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 India[J] . G. E. Battese,T. J. Coelli.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 199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