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困境:公共生活的批判性反思

被引:5
作者
李水弟
机构
[1] 南昌工程学院
关键词
公共生活; 公共道德:私人道德; 道德共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48 [道德教育];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作为人们在公共领域内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公共生活的健康、理性发展不仅离不开交往主体的道德素养的生成和提升,而且应以社会正义的彰显为其出发点和归宿点。社会正义应主要涉及物质资源和道德资源的两个层面,当今中国社会正义危机的主要表征更多为道德资源的匮乏和道德分配的不正义,公共道德的异化、私人道德的膨胀和道德共识的破碎,使得当今社会公共生活合法性裂变、正当性脱嵌和有效性阙如。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二十世纪的政治学家. 英]莱斯诺夫,冯克利,译. 商务印书馆 . 2002
[2]  
Moral Conventionalism. John Kekes.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 1985
[3]  
Lying. Bok, Sissela. Pantheon Books . 1978
[4]  
保护弱者,道德习俗和公共生活. 徐贲. 洪范评论 .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 . 1956
[6]  
AutonomyandSolidarity-Lnterviews with J-rgenHabermas. Habermas. Verso . 1992
[7]  
德政治学. 吴寿彭,译. 商务印书馆 . 1983
[8]   MORAL CONVENTIONALISM [J].
KEKES, J .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1985, 22 (01) :37-46
[9]  
共生的理想[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日)尾关周二著, 1996
[10]  
认识与兴趣[M]. 学林出版社 ,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