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艺“三俗”的界定、成因及救赎之途

被引:3
作者
李占伟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俗文化; 文艺; 文艺作品; 文学电影; 文艺家; 三俗; 欲望化; 三俗”文化; 文学艺术作品; 经典文本; 再解读; 自恋; 欲望叙事; 救赎;
D O I
10.16566/j.cnki.1003-5672.2015.07.002
中图分类号
I01 [文艺美学];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6 ;
摘要
<正>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艺创作在数量上每年翻倍的剧增,但在这一片繁华的景象之下却始终笼罩着一层悲观主义的氛围。"文学终结"、"文化危机"、"文学已死"成为了文艺理论家们的口头禅;"无病呻吟"、"软骨病"、"无节制叙事"成为了批评家们的惯用语汇;"低俗、庸俗、媚俗"的文艺倾向蔚然成风。那么,究竟何谓文艺的"三俗",它又有哪些表现?导致文艺"三俗"泛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又有没有可资救赎的途径呢?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0+99 +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精神 [J].
杨守森 .
湖南社会科学, 2006, (04) :124-128
[2]  
道德嬗变与文学转型[M]. 昆仑出版社 , 张光芒, 2013
[3]  
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M]. 华夏出版社 , 刘小枫, 2008
[4]  
现代性之隐忧[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加)查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