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生逻辑、驱动因素与金融功能效应

被引:17
作者
郭建辉 [1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2] 吉林财经大学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内生逻辑; 驱动因素; 金融功能效应; 实体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核心是金融,它将现代网络技术、互联网精神、金融功能充分融合,构建了不同于传统金融体系的新金融模式和金融业态。当前我国国家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服务不足和供给短缺使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内生性的逻辑特性。从驱动因素来看,技术进步和政府宏观层面、社会经济微观层面驱使互联网金融加快发展,从而实现金融的功能效应。研究发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其主要定位和聚焦于市场上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和弱势地区,因而其不同于传统金融,具有民间金融的特性。互联网金融通过提升市场效率、促进金融创新扩散、实现市场价格发现、优化经济增长要素配置,逐步改善我国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创新不足、资金价格扭曲、金融资源配置落后等问题,从而满足了更广大的市场和更多样的群体对金融的需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 [J].
李继尊 .
管理世界, 2015, (07) :1-7+16
[2]   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 [J].
郑联盛 .
国际经济评论, 2014, (05) :103-118+6
[3]   互联网金融体系:本质、风险与法律监管进路 [J].
李真 .
经济与管理, 2014, (05) :51-57
[4]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J].
魏鹏 .
金融论坛, 2014, 19 (07) :3-9+16
[5]   互联网金融:特点、影响与风险防范 [J].
龚明华 .
新金融, 2014, (02) :8-10
[6]   互联网金融的逻辑 [J].
吴晓求 .
中国金融, 2014, (03) :29-31
[7]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 [J].
李博 ;
董亮 .
中国金融, 2013, (10) :19-21
[8]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J].
谢平 ;
邹传伟 .
金融研究, 2012, (12) :11-22
[9]   中国金融制度演进的逻辑与困境——兼论民营经济融资困境的制度根源 [J].
高兰根 ;
王晓中 .
金融研究, 2006, (06) :170-178
[10]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金融制度分析 [J].
李昱 ;
曹丽华 .
经济纵横, 2006, (06)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