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建设:何种文化如何建设

被引:72
作者
刘铁芳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大学师生; 教授治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大学文化首先是体现大学精神的本体性文化,而不是作为修饰的手段性文化。大学之为大学的本体性文化,是以大学师生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与文化生活为中心的大学生活方式,这是大学文化之为大学文化的根本所在。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心是人,大学文化建设应始终基于大学师生,且为了大学师生。今日大学文化建设需要超越功利主义和行政化,让大学回归大学之人的大学,凸显大学作为大学问的根本意义,由此凸显大学教授在大学事务中的主导性地位,切实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确立大学之本,"本立则道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竺可桢解读:大学需要“牺牲精神” [J].
吴丹英 ;
王建军 .
现代大学教育, 2012, (05) :49-53+113
[2]  
大学精神[M]. 文汇出版社 , 杨东平主编, 2003
[3]  
大学之理念[M]. 三联书店 , 金耀基著, 2001
[4]  
大学的理想[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英)约翰·亨利·纽曼(JohnHenryNewman)著, 2001
[5]  
哈佛琐记[M]. 三联书店 , 吴咏慧[著], 1997
[6]  
神奇的符号[M].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 苏步青著, 1997
[7]  
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布鲁姆(Bloom, 1994
[8]  
竺可桢传[M]. 重庆出版社 , 谢世俊著, 1993
[9]  
竺可桢日记[M]. 人民出版社 , 竺可桢 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