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行为的思想根源探析

被引:13
作者
张清敏
李敃窥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中国外交; 马克思主义; 中国文化; 国际规范; 中国特色; 国际关系理论;
D O I
10.13569/j.cnki.far.2011.04.008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在近年来兴起的国际关系研究文化热中,国内有不少学者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中国行为的根源"和"思想源泉"。本文选择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对外行为指导思想的三类不同关键词作为指标,以《人民日报》为文本分析依据,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三种思想影响中国对外行为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对中国对外行为的影响在显著下降,但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取代它的地位而成为中国对外行为的思想根源。相反,作为西方国家对外政策指针的国家利益在中国对外行为中越来越重要了。中国文化热的兴起反映了中国在融入国际社会过程中观念转型所面临的困难,代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新的尝试和努力方向,是全球化背景下一种文化自觉的表现。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深化启蒙:从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到方法论的关系主义 [J].
赵汀阳 .
哲学研究, 2011, (01) :90-93+129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J].
肖晞 ;
牛勇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63 (02) :187-194
[3]   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 [J].
秦亚青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3) :69-86+205
[4]   中国明代战略文化与儒家文化的一致性研究——与江忆恩商榷 [J].
李晓燕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10) :66-76+5
[5]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若干思考 [J].
秦亚青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8, (01) :9-17
[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与中国外交 [J].
叶自成 .
国际政治研究, 2007, (03) :24-29
[7]   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和结果 [J].
沈志华 .
中共党史研究, 2007, (02) :29-42
[8]   儒家义利观的现代解读及其对中国外交决策的影响 [J].
王生才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2) :24-27
[9]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 [J].
秦亚青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3) :7-13+4
[10]   对中国外交“思想底色”的印象与感悟 [J].
袁明 .
国际政治研究, 2006, (01)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