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语境

被引:10
作者
刘洋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
关键词
主体性; 价值主体; 当代语境;
D O I
10.14180/j.cnki.1004-0544.2014.03.014
中图分类号
B081 [唯心主义];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近代西方哲学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构建了宏伟的"主体性哲学"大厦,然而因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得其构建出的不过是一个思维"实体",从而引起现当代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也对这一主体哲学展开批判,但他认为主体性仍有其存在的合法性,这便是"价值主体"的维度,并指出"价值主体"应涵盖人的"自由性"、"目的性"和"责任性"。在当代语境中把握马克思的"价值主体"思想必须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三重关系入手,强调作为主体的人在三重关系中的目的性与责任性的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4]  
批判哲学的批判.[M].李泽厚 著.人民出版社.1979,
[5]  
哲学史讲演录.[M].[德]黑格尔(G·W·F·Hegel) 著;贺麟;王太庆 译.商务印书馆.1978,
[6]  
精神现象学.[M].(德)黑格尔;G.W.F.著;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62,
[7]  
形而上学.[M].(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