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14
作者
朱宁 [1 ]
程建平 [1 ]
王琪 [2 ]
机构
[1]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关键词
艾滋病; 歧视; 大学生; 歧视原因; 高等学校; 随机抽样; 问卷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1004 ; 120402 ;
摘要
研究大学生对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反歧视艾滋病教育宣传提供依据。选取郑州市七所高等院校的2000名大学生,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道德化歧视现象严重;大学生对熟人群体感染艾滋病歧视程度较低,63.5%大学生会和患艾滋病的熟人进行正常交往;大学生对陌生人群体感染艾滋病的歧视程度较高;大学生对帮助艾滋病患者的志愿性较弱。造成大学生艾滋病歧视的原因是大学生对艾滋病缺乏基本的了解;艾滋病与不道德行为相连;对艾滋病无法治愈的恐惧以及媒体的偏差报道。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艾滋病歧视普遍存在,应扩大反歧视艾滋病教育宣传的比重,减少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歧视。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及其正确引导 [J].
徐坤鹏 ;
刘翠丰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 (02) :181-183
[2]   浙江省杭州市居民艾滋病歧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席胜军 ;
何玉芳 ;
周晓红 ;
杨青 .
中国健康教育, 2008, (12) :917-919
[3]   重庆市城乡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需求调查 [J].
徐静 ;
丁贤彬 ;
郑建琼 .
中国健康教育, 2007, (01) :25-27
[4]   艾滋病是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J].
彼得·皮澳特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6) :2-3
[5]   耻辱和歧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负面影响 [J].
阎志华 ;
吴尊友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04) :310-311
[6]   AIDS相关歧视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消除策略 [J].
曹晓斌 ;
庞琳 ;
吴尊友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03) :235-236+240
[7]   我国部分HIV感染者面临的社会心理压力及可能做出的反应的调查结果分析 [J].
刘康迈 ;
蒋洪林 ;
白玥 ;
闪雷华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3, (03) :136-138
[8]  
社会学研究方法.[M].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