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

被引:152
作者
万晓榆
罗焱卿
机构
[1]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产业; 数字融合; 技术进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数字融合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5—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引入技术进步作为两者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字基础设施分指数、数字产业分指数、数字融合分指数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554、0.314、0.250、0.477,其中技术进步发挥的中介效应为31.32%。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高的边际贡献率,该优势集中体现在东部地区具有更加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分维度来看,在区域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中,数字基础设施分指数的影响系数最大,数字融合分指数的影响系数最小,表明东部地区与非东部地区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数字接入鸿沟"。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应重视数字底层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缩小区域间"数字经济鸿沟",完善政府数字治理与服务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1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J].
盛朝迅 .
改革, 2021, (02) :1-13
[2]   “十四五”时期“卡脖子”技术的破解:识别框架、战略转向与突破路径 [J].
陈劲 ;
阳镇 ;
朱子钦 .
改革, 2020, (12) :5-15
[3]   数字经济创新如何重塑高质量发展路径 [J].
温军 ;
邓沛东 ;
张倩肖 .
人文杂志, 2020, (11) :93-103
[4]   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激励创新抑或政策性负担 [J].
喻贞 ;
胡婷 ;
沈红波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62 (06) :145-153
[5]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基本属性 [J].
罗贞礼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2020, (17) :6-12
[6]   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 [J].
刘军 ;
杨渊鋆 ;
张三峰 .
上海经济研究, 2020, (06) :81-96
[7]   数字经济的技术-经济范式 [J].
王姝楠 ;
陈江生 .
上海经济研究, 2019, (12) :80-94
[8]   数字经济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 [J].
万晓榆 ;
罗焱卿 ;
袁野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1 (06) :111-122
[9]   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形成机制 [J].
李晓华 .
改革, 2019, (11) :40-51
[10]   数字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逻辑 [J].
张鹏 .
经济学家, 2019, (02) :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