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留守儿童关怀的性质与方向

被引:6
作者
卢德平 [1 ]
商洋 [2 ]
机构
[1]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2] 江苏省委党校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真实性; 公共意识; 社会关怀; 情感关怀;
D O I
10.13240/j.cnki.caujsse.20160627.011
中图分类号
D669.5 [青少年];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将社会正义凸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则留守儿童的情感关怀和社会关怀之间似乎存在非转化不可的义务,但二者间的转化实际上非常困难。这显示出社会关怀与个体对关怀的诉求和选择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张力。如果把情感关怀和社会关怀做出适度的分离,仅就社会关怀进行考察,又使所谓留守儿童的关怀失去了特殊性,从而混淆了和一般儿童社会福利之间的界线。然而,将目前的留守儿童关怀引向一般儿童社会福利方向,摆脱对留守特性的拘泥,恰恰又是留守儿童社会关怀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理性选择。这意味着,将留守儿童的留守特性搁置到后台,而将其儿童特性凸显到前台,并通过对前台的社会支持让留守儿童个体自身在亲子关系世界、亲近者世界、熟悉者世界再度整合,从而尽快恢复其儿童的正常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Rethinking Care Theory: The Practice of Caring and the Obligation to Care[J] . Daniel Engster. &nbspHypatia . 2005 (3)
[2]  
Caring,Capacities,and Morality. Slote Michael. . 1999
[3]  
Caring-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 Nel Noddings. . 1984
[4]  
In a Different Voice: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pment. Carol Gilligan. . 1982
[5]  
A Theory of Justice. John Rawls. .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