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的理论审视与制度完善

被引:207
作者
熊秋红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量刑折扣; 程序分流; 正当性保障; 量刑协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滥觞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中宽缓一面的发展。认罪认罚从宽在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已有较为充分的体现,但尚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刑法中,可考虑将其作为一项原则予以规定,并对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中的规定进行整合,对从宽的幅度予以必要的限制。在刑事诉讼法中,因被告人认罪认罚而带来程序简化,其正当性来源是被告人自愿放弃正式审判,它需要以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真实性、明智性等作为支撑条件。在当前的司法环境下,量刑协商制度的引进潜藏着司法不公的巨大风险。以被追诉者认罪认罚为前提构建程序分流机制,在审前程序中应侧重于通过起诉便宜主义强化程序分流功能;在审判程序中则需依据案件轻重、难易程度不同,构建多元化的简易速裁程序。在我国关于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讨论中,需要少一些实用主义、多一些理性分析,坚持将尊重司法规律作为改革的首要原则,在政策立法化或立法政策化的过程中,恪守刑事法治的底线要求,以避免因程序过于松弛而造成冤假错案。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1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德国刑事诉讼法典.[M].岳礼玲.中国检察出版社.2015,
[2]  
国际刑事诉讼法.[M].朱文奇; 著.商务印书馆.2014,
[3]  
刑事立法的理解与适用.[M].黄太云;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
[4]  
刑法学.[M].高铭暄; 马克昌;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国际刑法大会决议.[M].赵秉志; 卢建平; 王志祥; 编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6]  
刑法学.[M].张明楷; 著.法律出版社.2011,
[7]  
刑事制裁的界限.[M].(美) 帕克; 著.法律出版社.2008,
[8]  
英国刑事司法程序.[M].[英]麦高伟(MikeMcConville);[英]杰弗里·威尔逊(GeoffreyWilson)主编;刘立霞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
[9]  
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M].陈新民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0]  
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M].宋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