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传播的认知影响与平衡策略

被引:1
作者
严功军
吴双
机构
[1]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融合传播; 社会变迁; 认知影响; 平衡策略;
D O 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17.09.006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融合传播作为数字技术应用从理念到多领域的实践,是媒介融合的结果呈现,也是当下社会信息环境的主要表征。在社会重大变迁的背景下,不少学者从功能主义出发,探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在融合传播影响下的实然现状或应然之势,关注着融合传播方式科技化、智能化、多样化转变的特征与操作路径,但社会关怀和批判思考仍比较缺乏。本文基于媒介环境学理论,分析融合传播环境下信息与知识生产的巨大变化及其对公众社会认知造成的巨大影响,并反思这种媒介生态导致的认知不和谐问题,为泛媒介化社会生存提供对应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微信:中国人的“在世存有”[J]. 孙玮.  学术月刊. 2015(12)
[2]  
新媒体:社会风险放大的新型场域——基于技术与文化的视角[J]. 蒋晓丽,邹霞.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5(03)
[3]   互联网与重建现代性 [J].
胡百精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 36 (02) :40-46
[4]   浅析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J].
张帅祯 .
新闻传播, 2014, (02) :55-55
[5]   新媒体时空观与社会变化:时空思想史的视角 [J].
何镇飚 ;
王润 .
国际新闻界, 2014, 36 (05) :33-47
[6]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大众传媒功能 [J].
郑素侠 .
当代传播, 2008, (01) :98-100
[7]   元认知的本质与要素 [J].
汪玲 ;
郭德俊 .
心理学报, 2000, (04) :458-463
[8]  
文化研究导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陆扬, 2014
[9]  
融合文化[M]. 商务印书馆 , (美) 詹金斯, 2011
[10]  
文化研究导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陆扬,王毅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