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兴起背景与功能解读

被引:12
作者
刘祖云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政治空间; 第三部门; 中间组织; 组织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 [民政工作];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从世界范围来看,非政府组织的勃兴孕育在西方国家政治空间转换的历史逻辑中;从中国现实来看,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也是当代中国政治空间转换的结果之一。非政府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正是缘于其非政府、非营利或准政府、准营利的"中间组织"的特性。另外,非政府组织作为中间组织的社会功能具体表现为"缓冲"与"创新"的两大社会角色。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民间社会组织及其社会政策 [J].
徐永祥 .
学海, 2006, (06) :57-61
[2]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其对国内改革的意义 [J].
凯瑟琳·莫顿 ;
王萱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 (02) :186-187
[3]   非政府组织:一个新的研究题域——国内近年来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评 [J].
王学栋 ;
赵斐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59-65
[4]   非政府组织:政治文明的微观基础 [J].
杨宇立 .
探索与争鸣, 2006, (04) :31-33
[5]   全球化、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 [J].
马秋莎 .
开放时代, 2006, (02) :118-138
[6]   非政府公共组织:中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新兴主体 [J].
何水 ;
贺永方 .
管理现代化, 2006, (01) :40-42
[7]   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 [J].
汪民安 .
国外理论动态, 2006, (01) :46-52
[8]   中间组织理论:基于不确定性与缓冲视角 [J].
罗珉 ;
王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10) :106-114
[9]   非政府组织的缘起与概念 [J].
D.露易斯 .
国外社会科学, 2005, (01) :97-99
[10]   论中国非营利部门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 [J].
赵黎青 .
学会, 2004, (11)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