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趣味分析到阶级构建:布尔迪厄的“区分”理论

被引:23
作者
刘晖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区分; 场; 习性; 资本; 趣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01 [文艺美学];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6 ;
摘要
布尔迪厄在对法国1960-1970年代日常生活方式的社会学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基础上,揭示出趣味的产生根源和社会用途。他以(习性)(资本)+场=实践这个生成结构主义公式,把趣味从审美维度扩展到社会维度,把康德建立的"纯粹趣味"与"野蛮趣味"的对立合并到"自由趣味"与"必然趣味"的对立范畴中,对康德的判断力批判进行社会批判,提出趣味的区分功能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分类斗争就是阶级斗争,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补充了分类斗争的维度,创立了文化社会学的阶级理论。趣味分析显示出布尔迪厄将美学、伦理、政治一体化的总体社会学抱负以及对异化问题的重新思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67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德国的文学与艺术.[M].斯太尔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2]  
战后法国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M].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  
资本主义的新精神.[M].(法) 博尔坦斯基; (法) 希亚佩洛; 著.译林出版社.2012,
[4]  
现代艺术.[M].(法) 舍费尔; 著.商务印书馆.2012,
[5]  
漫长的革命.[M].威廉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6]  
社会学家与历史学家.[M].(法) 布尔迪厄 (Bourdieu;P.) ; (法) 夏蒂埃 (Chartier;R.)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  
论道德与文学.[M].(英) 休谟 (Hume;D.) ;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8]  
艺术的法则.[M].(法) 布尔迪厄;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9]  
帕斯卡尔式的沉思.[M].(法) 布尔迪厄;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10]  
单向度的人.[M].(美) 马尔库塞 (Marcuse;H.)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