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波动力强迫对初夏至盛夏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变化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董丽娜
张福颖
机构
[1]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
东亚高空西风急流; 急流北跳; 急流中心西移; 发生早晚; 瞬变波; EP通量;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3.05.002
中图分类号
P425 [风];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探讨了瞬变波动力强迫作用对初夏至盛夏急流北跳和急流中心西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瞬变波的动力强迫作用有利于急流北跳的发生,但不利于急流中心西移的发生。通过分析年际尺度上初夏至盛夏急流变化的早晚与瞬变波异常的关系发现,对于急流北跳发生的早晚,瞬变波异常的动力强迫作用为正反馈作用;对于中心西移发生的早晚,瞬变波异常的动力强迫作用则为负反馈作用。可见,瞬变波的动力强迫作用对初夏至盛夏急流变化及其发生早晚具有重要影响,但对急流北跳和急流中心西移的作用显著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568 / 5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The Effect of Transient Eddy on Interannual Meridional Displacement of Summer East Asian Subtropical Jet[J]. 向洋,杨修群.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2(03)
[2]   盛夏两类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北跳的动力过程 [J].
林中达 .
大气科学, 2011, 35 (04) :631-644
[3]   7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变化对我国雨带的影响 [J].
董丽娜 ;
郭品文 ;
王鹏祥 ;
祁莉 .
高原气象, 2010, 29 (02) :286-296
[4]   初夏至盛夏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与江淮出梅的关系 [J].
董丽娜 ;
郭品文 ;
张福颖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1) :74-81
[5]   初夏至盛夏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突变早晚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 [J].
董丽娜 ;
郭品文 ;
张福颖 .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4) :543-552
[6]   北太平洋冬季海-气耦合的主模态及其与瞬变扰动异常的联系 [J].
任雪娟 ;
杨修群 ;
韩博 .
气象学报, 2007, (01) :52-62
[7]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热力影响机制探讨 [J].
况雪源 ;
张耀存 .
气象学报, 2006, (05) :564-575
[8]   东亚夏季风活动与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北跳关系的研究 [J].
李崇银 ;
王作台 ;
林士哲 ;
禚汉如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4, (05) :641-658
[9]   青藏高原地表热通量变化及其对初夏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J].
董敏 ;
朱文妹 ;
徐祥德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04) :458-468
[10]   “六月突变”中的波纬相互作用 [J].
章基嘉 ;
周顺泰 .
气象学报, 1988,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