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视角下在线临场感教学模型研究

被引:33
作者
吴祥恩 [1 ,2 ]
陈晓慧 [1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2]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关键词
混合学习; 在线课程; 在线临场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在线学习"社会属性"的缺失导致了学习者孤独感与焦虑感的出现,这不仅制约着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使得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之间呈现弱连接状态。该研究从学习者社会属性分析入手,在Co I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在线临场感促进学习者与教育者、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研究将在线临场感划分为教学、社会、情感、学习、认知等构成要素,并利用它们彼此间的作用关系,构建了在线临场感TSCEL模型,设计了混合学习下在线临场感的实施路径,并在"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等课程中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线临场感通过聚焦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升了混合学习的教学效果,其中情感化存在能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调节,有效减轻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孤独感,学习性存在是在线临场感的调节器,对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混合学习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框架重构——兼论教育大数据对教学设计的支持作用 [J].
吴南中 .
中国电化教育, 2016, (05) :18-24
[2]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 [J].
金慧 ;
刘迪 ;
高玲慧 ;
宋蕾 .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5 (02) :3-10
[3]   网络远程教育课程的教学临场感实证分析 [J].
王广新 ;
白成杰 ;
陆宏 .
中国电化教育, 2012, (09) :42-47+53
[5]   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 [J].
詹泽慧 ;
李晓华 .
中国电化教育, 2009, (12) :1-5
[6]   网络课程论坛内社会临场感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J].
王广新 .
电化教育研究, 2008, (11) :48-52
[8]  
Effects of online presence on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 blog-based online course[J] . Jie Chi Yang,Benazir Quadir,Nian-Shing Chen,Qiang Miao.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 2016
[9]  
Community of Inquiry as an instructional approach: what effects of teaching, social and cognitive presences are there in blended synchronous learning and teaching?[J] . Elson Szeto.Computers & Education . 2014
[10]   Learning presence as a moderator in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model [J].
Shea, Peter ;
Bidjerano, Temi .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 59 (02) :31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