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的三个关键词

被引:47
作者
谢鸿飞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损害赔偿; 受害人; 赔偿请求; 请求权; 精神损害; 《侵权责任法》;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0.06.010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已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架性法律对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又是民法典编纂中的关键性一步。至此,我国的民事基本立法已基本完成。在此背景下,法学研究必将积极转型以应对这一法制变革。鉴于民事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以往以立法论为主要进路的研究应逐步转向解释论进路,进一步加强法律解释、适用方面的研究,实现"纸面上的法"向"生活中的法"的转化。《侵权责任法》整合以往零散、混乱之相关规定,总结司法实践、借鉴域外经验,创造性地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侵权法框架与具体制度。可以预见,《侵权责任法》必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如何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合理解决公民权益受侵害的问题,准确理解、适用相关法律规定,将是学术界的一项基本任务,需要长期、系统、深入的理论阐释。本组笔谈作者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主体队伍为主,辅之以校外对侵权责任法素有研究的专家及优秀投稿作者;在内容结构上坚持体系原则,在对《侵权责任法》进行总评的基础上,分别结合各章具体条文的理解、适用进行研究,以期裨益于理论和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英美法上“精神打击”损害赔偿制度及其借鉴 [J].
张新宝 ;
高燕竹 .
法商研究, 2007, (05) :102-113
[2]   违约责任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探析 [J].
朱路线 .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 (03) :60-62
[3]  
私法的基础.[M].(美) 戈德雷; 著.法律出版社.2007,
[4]  
纯经济上损失赔偿制度研究.[M].李昊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M].[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ChristianVonBar)著;张新宝译;.法律出版社.2001,
[6]  
损害赔偿法原理.[M].曾世雄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7]  
民法学原理.[M].张俊浩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8]  
罗马法原论.[M].周枏 著.商务印书馆.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