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

被引:12
作者
汤青 [1 ,2 ]
徐勇 [1 ,2 ]
董晓辉 [3 ]
李扬 [4 ]
刘艳华 [5 ]
孙晓一 [1 ,2 ,6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工程系
[4]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5]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6]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土地资源安全; 灾后重建; 地理信息系统;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芦山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P315.9 [工程地震];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70801 ;
摘要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特殊性,本文以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为例,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与灾害危险性、水土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3大类要素及8个评价因子,构建了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栅格单元和行政单元的土地资源安全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属于安全类的土地面积为2409.30 km2,占灾区土地总面积的5.63%,主要分布于灾区东部的山前平原区,这类区域应该被视为灾后重建选址的首选区域,较安全类可以作为安全类区域的补充选择,而一般安全类在作为灾后重建选址的备选区域时应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灾区21县中仅有6个县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大于0.60,它们均位于灾区东部的山前平原区;在属于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6县中,只有名山区具有较高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0.76),可重建土地面积为468.33 km2,且其人均可重建土地面积也相对较高,应作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灾后异地重建进行大规模人口集聚、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首选区域。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型适应于具有同类地质灾害的研究区域,也可以为具有相似地质、地形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区域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650 / 66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芦山地震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活动性 [J].
陈立春 ;
冉勇康 ;
王虎 ;
李彦宝 ;
马兴全 .
科学通报 , 2013, (20) :1925-1932
[2]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 [J].
陈运泰 ;
杨智娴 ;
张勇 ;
刘超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 (06) :1064-1072
[3]   浅谈芦山地震 [J].
陈运泰 ;
杨智娴 ;
张勇 ;
刘超 .
地震学报, 2013, (03) :285-295
[4]   “4·20”芦山7.0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活动特征与趋势 [J].
崔鹏 ;
陈晓清 ;
张建强 ;
杨宗佶 ;
游勇 ;
范建容 ;
苏凤环 ;
孔应德 ;
朱兴华 .
山地学报, 2013, (03) :257-265
[5]   基于RBF的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预警 [J].
徐美 ;
朱翔 ;
刘春腊 .
地理学报, 2012, 67 (10) :1411-1422
[6]   基于GIS的山区土地资源安全定量评价模型——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 [J].
刘斌涛 ;
刘邵权 ;
陶和平 ;
史展 ;
郭仕利 ;
曹伟超 .
地理学报, 2011, 66 (08) :1131-1140
[7]   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及其算法 [J].
徐勇 ;
汤青 ;
樊杰 ;
刘若梅 ;
周艺 .
地理研究, 2010, 29 (07) :1223-1232
[8]   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 [J].
杨亮 ;
吕耀 ;
郑华玉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5) :593-600
[9]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地区的人口容量分析 [J].
高晓路 ;
陈田 ;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0, 65 (02) :164-176
[10]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广州市土地资源安全评价 [J].
郑荣宝 ;
刘毅华 ;
董玉祥 ;
朱高儒 .
地理学报, 2009, 64 (06) :654-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