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研究:心理学领域的四种取向

被引:44
作者
贾绪计 [1 ,2 ]
林崇德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
[2] 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
关键词
创造力; 认识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创造力研究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而这一意义的实现要以人们对创造力本身的深刻认识为前提。当前创造力研究有四种研究取向:创造力的认知心理学取向,关注无意识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为创造力的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之争提供了综合性的理论阐释;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取向,关注创造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强调早期经验、家庭、学校等因素对发展的影响;创造力的差异心理学取向,关注认知和人格因素在个体差异中的作用,并提出创造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要受到某些条件的制约,要同时考虑创造力领域、创造力的程度等;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取向,从重视个体创造力逐渐转向重视合作创造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团队认知多样性和团队沟通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J].
李树祥 ;
梁巧转 ;
杨柳青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 33 (12) :153-159
[2]   无意识加工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促进效应 [J].
陈群林 ;
罗俊龙 ;
蒋军 ;
位东涛 ;
张庆林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 (06) :569-575
[3]   父母养育方式、人格对儿童社会创造性和社会喜好的影响 [J].
谷传华 ;
范翠英 ;
张冬静 ;
杨森 ;
宋娟娟 .
中国特殊教育, 2012, (11) :78-83
[4]   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 [J].
林崇德 ;
胡卫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1) :36-42
[5]   创造力游乐场理论及其实践涵义 [J].
刘桂荣 ;
张景焕 ;
王晓玲 .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 (04) :679-684
[6]   创造力研究的新领域:合作创造力 [J].
王亚男 ;
张景焕 .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 (01) :84-90
[7]   言语、图形任务条件下青少年发散性思维的差异研究 [J].
王福兴 ;
沃建中 ;
林崇德 .
心理科学, 2009, 32 (01) :29-33
[8]  
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林崇德, 2008
[9]  
Unconscious creativity: When can unconscious thought outperform conscious thought?[J] . Haiyang Yang,Amitava Chattopadhyay,Kuangjie Zhang,Darren W. Dahl.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 2012 (4)
[10]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cognition across adolescence: distinct trajectories for insight and divergent thinking[J] . Sietske W. Kleibeuker,Carsten K.W. De Dreu,Eveline A. Crone.Developmental Science . 20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