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项目中心课程”人才培养模式解析及启示

被引:50
作者
朱伟文
李亚东
机构
[1] 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工程教育; 项目中心课程; 人才培养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项目中心课程"模式是MIT启动实施的"新工程教育转型"(NEET)计划的核心内容。MIT"项目中心课程"在"引领未来发展、强调认知思维"的理念指导下,结构设计上强调"纵向贯通、横向交叉、问题导向",学习方式上突显"积极学习、小组学习和问题学习"的特点,为工程教育学生认知思维和工程专业能力培养提供更大的提升空间。"项目中心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为此,作者对我国新工科建设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面向未来、回归育人,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二是顶层设计、流程再造,构建"项目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学科交叉、角色转变,创新"项目中心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四是产出导向、多元评价,实现"项目中心课程"评价的可测量和综合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改革的形成、内容及内在逻辑 [J].
肖凤翔 ;
覃丽君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 (02) :45-51
[2]   运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J].
林健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2) :79-89
[3]   本科工程教育:聚焦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J].
蒋宗礼 .
中国大学教学, 2016, (11) :27-30+84
[4]   工程教育评估与认证及其思考 [J].
余寿文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 (03) :1-6+24
[5]  
Barnhart Appoints Waitz Vice Chancellor for Overseeing Offices of Graduate,Undergraduate Education .2 http:∥news.mit.edu/2017/waitz-vice-chancellor-offices-graduate-undergraduate-education-0427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