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成因及旱涝规律

被引:45
|
作者
郭华 [1 ]
张奇 [1 ]
王艳君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基金
美国农业部;
关键词
旱涝规律; 气候; 水文; 长江; 鄱阳湖; 江湖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3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分析了1960-2008年鄱阳湖流域的气候和水文变化特征,用水量和能量平衡关系解释和印证了这些特征,并由此揭示了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的成因及干旱和洪涝发生的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正常或偏湿年份鄱阳湖流域6月份容纳水量能力已达到饱和,若6-7月降水量超出正常年份,则流域超饱和,洪涝发生。长江中上游降水量7月份的异常偏多会对鄱阳湖流域的洪涝起触发和强化作用。2)鄱阳湖流域7-10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特别是7-8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一倍以上,所以若4-6月流域降水量少于平均年同期量的20%以上,则累积效应使秋旱发生。当初冬(11月)降水偏少时,秋旱可持续到来年的初春,形成严重的春旱。长江中上游降水量对鄱阳湖流域的春旱没有直接影响,但7-8月降水量偏少时则对秋旱起重要的强化作用。3)长江对鄱阳湖流域的水文过程和旱涝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主要在7-8月的"长江与鄱阳湖耦合作用"时期和9-10月的"弱长江作用"期
引用
收藏
页码:699 / 70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