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中气旋结构特征的单多普勒雷达分析

被引:19
|
作者
赵坤 [1 ]
周仲岛 [2 ]
潘玉洁 [1 ]
葛文忠 [1 ]
机构
[1] 教育部国家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2] 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钩状回波; 中气旋; 地基雷达; 风速轨迹; 显示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7 [气旋、反气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4年9月10日傍晚,在台湾北部海面大范围中尺度对流雨带中有一钩状回波并伴随中气旋。受台湾东北部和西南部海面两个热带低压系统的环流影响,海峡北部海面有一大尺度的风切辐合带,为中气旋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文中利用台湾地区北部民用航空局中正机场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中气旋特征,结果显示此中气旋由低层形成随后向上发展,最高可达8km以上,内核直径先是低层大中层小,随后中层扩大与低层接近成圆柱状,之后快速减弱,整个过程约2h。进一步用地基雷达风速轨迹显示法(GBVTD)反演中气旋成熟期间的环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在分析期间,最大风半径维持在5—6km,且随时间在高度分布由向内倾斜转化为无明显倾斜再到向外倾斜。轴对称径向风先在低层最大风速半径以内有外流,以外有内流,在最大风速半径处为上升运动区并伴随强回波,而在气旋中心附近为下沉运动区。随后气旋中心回波和下沉运动均逐渐增强,同时低层外流增强并扩散至最大风速半径外,相应的上升运动和强回波也移至最大风速半径外。切向风先呈现波数1的非对称结构,最大风速区位于气旋移动的左侧,且随高度有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现象,随后显著增强,分布趋于对称,最大轴对称切向风达20m/s位于约1km高度。此后切向风速逐渐减弱,同时波数1非对称结构又有加强的趋势,最大风速区位于移动方向左前侧。中气旋发展过程和结构同其他地区观测的非超级单体微气旋非常相似,其成熟期环流特征同台风结构也非常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其中心下沉运动及低层外流为降水所造成,且尺度和生命期均远小于台风。
引用
收藏
页码:637 / 65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上海2004年7月12日飑线系统中尺度分析研究
    刘淑媛
    孙健
    杨引明
    [J]. 气象学报, 2007, (01) : 84 - 93
  • [2] 2003年6月30日梅雨锋大暴雨β和γ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反演
    周海光
    王玉彬
    [J]. 气象学报, 2005, (03) : 301 - 312
  • [3] 冰雹风暴中的流场结构及大冰雹生成区
    朱君鉴
    郑国光
    王令
    房文
    刁秀广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6) : 735 - 742
  • [4]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郑媛媛
    俞小鼎
    方翀
    鲍文中
    谢亦峰
    周昆
    陆大春
    刘勇
    [J]. 气象学报, 2004, (03) : 317 - 328
  • [5] Andra D.Operational recognition of mesocyclones:Criteria andapplication[K].THE WSR-88-D Operator’s Guide to MesocycloneRecognition and Diagnosis,1994
  • [6] Weisman ML, Klemp JB.The dependence of numerically simulated convective storms on vertical wind shear and buoyancy[K].Monthly Weather Review,1982
  • [7] De Wald V L,Funk T W,Kirkpatrick J D,et al.The18May1995squall line over south-central Kentucky:An examination ofcomplex stormreflectivity trends and multiple mesocyclone devel-opment[K].16th Conf.on Weather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