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成全社会尊重劳动氛围的制度思考

被引:15
作者
何云峰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尊重劳动; 劳动道义; 劳动人权; 劳动美德;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15.03.014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切非异化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为此,必须从思想认同、道义认同、法律认同以及道德认同四个方面着手,形成一整套制度和社会氛围。具体而言,因劳称义、劳动权利和生命价值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劳动法则。为了贯彻尊重劳动的这三大法则,必须坚守"身份勿先定"等十五条劳动道义。同时,还必须从各个层次的法律体系上进行系统设计。从法律认同来说,最高层次法律必须对三大法则有明确的主张;具体的专门法律应该对劳动道义有系统主张;其他各种法律也要对基本法则和劳动道义加以全面维护;并且,要努力使社会全部规范对基本法则和劳动道义进行竭力宣扬。最后,从道德认同尊重劳动这一核心价值主张来说,人人践行植根于劳动的坚韧果敢精神,树立天职观念,恪尽职守,遵信守时,个体独立地自我创造,通过劳动展现合作与分享的团队精神,以及合理追求劳动幸福,厉行勤俭节约并珍惜劳动成果等,便成为最基本的劳动美德观念。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2009,
[3]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9,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