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回顾与展望

被引:12
作者
丰雷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变迁; 国家理论; 强制性和诱致性; 动态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研究目的:分析总结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路径特征、决定条件和影响因素,并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呈现出一个较清晰的路径,即改革始终沿着市场取向、明晰产权、稳定地权的方向演进;(2)农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源于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即弹性的中央政策制定、渐进式的地方实施以及具有学习效应的农户认知三者的有机互动,并体现出制度变迁的"共生演化"特征及其蕴含的"适应性效率";(3)新制度经济学是解释中国经济改革和农地制度变迁的有效工具,然而由于经典的新制度经济学本质上的静态性以及国家理论的缺乏,难以对现实世界的各类制度变迁给出一般化的解释。研究结论:基于经典的新制度经济学,进一步整合行为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演化博弈论等理论工具,超越"强制性—诱致性变迁"二分法,构建一个真正动态的制度变迁模型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农地确权促进了中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吗? [J].
程令国 ;
张晔 ;
刘志彪 .
管理世界, 2016, (01) :88-98
[2]   诱致性制度变迁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及地区差异研究 [J].
丰雷 ;
蒋妍 ;
叶剑平 .
经济研究, 2013, 48 (06) :4-18+57
[3]   中国60年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J].
李行 ;
温铁军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9, (03) :38-41
[4]   行为经济学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革命吗 [J].
周业安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 (02) :32-38
[5]   土地登记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农地为例 [J].
陈江龙 ;
曲福田 ;
陈会广 ;
石晓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05) :51-56
[6]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对转型期中国农地制度多样化创新的解释 [J].
陈志刚 ;
曲福田 .
中国农村观察, 2003, (02) :2-9+13
[7]   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及绩效分析 [J].
杨德才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4) :60-67
[8]   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 [J].
周业安 .
经济研究, 2001, (07) :19-27+95
[9]   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 [J].
姚洋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54-65+206
[10]   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上)——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 [J].
周其仁 .
管理世界, 1995, (03) :178-18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