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产权的地方化实践逻辑——基于Q村土地确权风波的考察

被引:12
作者
王毅杰
刘海健
机构
[1]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地; 纠纷; 产权建构; 产权认知; 实践;
D O I
10.13240/j.cnki.caujsse.20150126.004
中图分类号
D922.32 [农业土地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120405 ;
摘要
农民对土地权属的认定及其理由与法定产权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虽然体现了农民的利益诉求,但其背后深层诱因更值得深思:农民对确权文本和相关法规进行了有利于自身的解释,实现了自身的产权建构。继而从更深层观之,农民的产权认知则成为产权建构的社会文化基础。这是农民在土地利用中的约定俗成和历史延续中塑成的,并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一定冲突。不过,农民并未完全排斥国家法与确权文件,而是将其与地方性知识共同作为获取利益的工具。农村土地制度的实施与改革必须要充分考量农民的生活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土地权属:国家建构与地方性建构.[D].余练.华中科技大学.2010, 07
[2]  
产权的文化视野.[M].胡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  
产权与制度变迁.[M].周其仁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地方性知识.[M].(美)克利福德·吉尔兹(CliffordGeertz)著;王海龙;张家〓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5]   农民如何认识集体土地产权——华北河村征地案例研究 [J].
张浩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5) :197-218+246
[6]   地权共识与规则混乱 [J].
龚春霞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7 (04) :60-69
[7]   集体林权改革的基层解构实践逻辑研究——基于江西婺源的观察 [J].
骆耀峰 ;
刘金龙 ;
张大红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9 (03) :142-152
[8]  
中国农地制度的产权建构——基于农地集体性的分析.[J].林辉煌;桂华;.私法研究.2011, 02
[9]   农民“反行为”何以可能?——以产权认知与物的分类为视角 [J].
刘海健 ;
王毅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 (03) :17-24
[10]   作为生存之道的非正式社会控制 [J].
王启梁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5) :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