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T-VGT的黄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

被引:32
|
作者
贺振
贺俊平
机构
[1] 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SPOT-VGT; 趋势分析; 时空演变; 黄河流域;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2.10.001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植被是土地覆盖中的最主要部分,是连接土壤、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的自然"纽带"。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全球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到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快速准确地提取地表植被状况,了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利用1998—2011年的SPOT-VGT遥感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采用均值法和趋势分析法对黄河流域植被NDVI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14年NDVI均值的空间分布整体特征是东南部平原、盆地和西部山地植被状况要好于北部地区。其次,黄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发育主要依赖于水文条件,所以沿黄河干流和支流区域也具有较高的植被NDVI值。(2)黄河流域植被NDVI年均值近14年间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1998—2000年呈现急剧减少态势,2001—2003年出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2004—2011年又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连续增长过程。(3)黄河流域植被NDVI基本不变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13%;植被NDVI轻微改善的区域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7.30%,且主要分布于流域东南部的盆地、平原和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NDVI退化的区域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0.98%。黄河流域自1998年以来,植被NDVI整体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655 / 16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基于SPOT-VGT NDVI的陕北植被覆盖时空变化[J]. 杨延征,赵鹏祥,郝红科,常鸣.应用生态学报. 2012(07)
  • [2] 2000~2010年中国地表植被绿度变化
    刘爽
    宫鹏
    [J]. 科学通报, 2012, 57 (16) : 1423 - 1434
  • [3] 1982—2006年中国半干旱、干旱区气候与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李军媛
    徐维新
    程志刚
    刘燕
    刘招
    [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02) : 268 - 272
  • [4] 1982—2006年华北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孙艳玲
    郭鹏
    [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01) : 7 - 12
  • [5] 江河源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英文)
    杨兆平
    高吉喜
    周才平
    石培礼
    赵林
    沈渭寿
    欧阳华
    [J].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1, 21 (06) : 979 - 993
  • [6] 基于MODIS的黄土高原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
    贺振
    贺俊平
    [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1, 26 (04) : 476 - 481
  • [7] 长江上游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异季节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廖建华
    李丹勋
    王兴奎
    阎云霞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5) : 1103 - 1112
  • [8] 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宋怡
    马明国
    [J]. 中国沙漠, 2007, (01) : 89 - 93+173
  • [9] 黄河流域植被NDVI与温度、降水关系的时空变化
    刘绿柳
    肖风劲
    [J]. 生态学杂志, 2006, (05) : 477 - 481+502
  • [10] 基于NDVI数据的黄河流域地表植被覆盖综合分类研究
    李道峰
    田英
    郝芳华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3, (04) : 88 -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