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视角下乡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配置: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的关系分析

被引:35
作者
陈奕山
机构
[1] 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时; 农业生产; 非农就业; 劳动时间配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中国乡村劳动力长期存在"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的兼业行为。文章以农时为视角,分析劳动力非农转移进程中乡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配置及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随着非农就业工资的上升,总体上乡村劳动力先后减少了在农闲和农忙时段的农业劳动时间投入,作为替代的非劳动要素投入的及时性影响其投入效果,部分农业劳动力通过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延长农忙时间并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受农时影响,乡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具有不稳定特征。随着乡村人口的更新换代,农时对乡村劳动力的影响趋于弱化,其非农就业趋于稳定。文章认为,在农时仍然影响乡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配置的情况下,促进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需要重视并结合农时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6+127 +127-12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劳动力短缺背景下农时延误、产量损失与外包服务利用影响 [J].
陈品 ;
孙顶强 ;
钟甫宁 .
现代经济探讨, 2018, (08) :112-118
[2]   从农村改革四十年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J].
陈锡文 .
行政管理改革, 2018, (04) :4-10
[3]   1953年以来中国农业生产投工的变迁过程和未来变化趋势 [J].
陈奕山 .
中国农村经济, 2018, (03) :75-88
[4]   农户兼业对水稻杀虫剂施用的影响 [J].
陈奕山 ;
钟甫宁 ;
纪月清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8 (06) :1-6+19
[5]   再生稻头季机械收割和人工收割对比试验 [J].
徐小兵 ;
陈凌 ;
钱太平 ;
郭建新 .
中国种业, 2016, (11) :52-53
[6]   资源禀赋约束、要素替代与诱致性技术变迁——以中国粮食生产的机械化为例 [J].
郑旭媛 ;
徐志刚 .
经济学(季刊), 2017, 16 (01) :45-66
[7]   2015年苏州市吴中区水稻机械化收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蔡轸 .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10) :57+59-57
[8]   正确认识粮食安全和农业劳动力成本问题 [J].
钟甫宁 .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7 (01) :4-9+110
[9]   统防统治:农民兼业与农药施用 [J].
纪月清 ;
刘亚洲 ;
陈奕山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6) :61-67+138
[10]   中国粮食产后损失问题研究——以河南省小麦为例 [J].
宋洪远 ;
张恒春 ;
李婕 ;
武志刚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