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北部一次短时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13
|
作者
沈杭锋 [1 ]
陈光宇 [1 ]
金成 [1 ]
周玲丽 [2 ]
方陆俊 [1 ]
机构
[1] 杭州市气象局
[2] 浙江省气象台
关键词
短时大暴雨; 中尺度辐合线; 触发机制;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60267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GFS 0.5°×0.5°逐6h的分析场数据以及多普勒雷达、风云卫星资料,对2013年6月24日浙江北部一次短时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边缘的暖湿西南气流和850hPa暖切的共同影响,引发了浙江北部的短时大暴雨天气。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场配合下,当低层925hPa的中尺度辐合线和对流层中层700hPa的垂直上升运动区相重合时,中尺度辐合线附近会产生强对流,这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此次暴雨过程与中尺度辐合线密切相关,中尺度辐合线是由偏东风和东北风辐合而成,该辐合线先于降水存在,而且从地面一直伸展到对流层中层,之后触发了浙北地区的短时大暴雨天气,强降水区域和强回波带落在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508 / 5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成都一次脉冲风暴特征及成因分析
    周长春
    吴蓬萍
    陈梁勋
    [J]. 气象科技, 2016, (02) : 283 - 289
  • [2] 夏季两次低槽冷锋型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郑丽娜
    孙兴池
    孟伟
    [J]. 气象科技, 2015, 43 (06) : 1133 - 1141
  • [3] 浙中一次强对流天气动力热力场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周梅
    许洪泽
    方桃妮
    郑朝霞
    [J]. 气象科技, 2015, 43 (01) : 116 - 124
  • [4] 新型探测资料在滇西北高原一次暴雨过程监测中的应用
    董保举
    高月忠
    张丽芬
    [J]. 气象科技, 2014, 42 (06) : 1077 - 1082
  • [5] 复杂地形下北京雷暴新生地点变化的加密观测研究
    张文龙
    崔晓鹏
    黄荣
    [J]. 大气科学, 2014, 38 (05) : 825 - 837
  • [6] 双偏振天气雷达测雨误差及水凝物识别分析
    郑佳锋
    张杰
    朱克云
    高细桥
    张涛
    [J]. 气象科技, 2014, (03) : 364 - 372
  • [7] 广西区域极端特大暴雨成因个例分析
    刘国忠
    韦春霞
    班荣贵
    卢小丹
    黄明策
    [J]. 气象科技, 2013, 41 (05) : 895 - 905
  • [8] 基于雷达和自动站资料研究风暴演变规律
    徐亚钦
    翟国庆
    黄旋旋
    朱佩君
    何斌
    沈杭锋
    [J]. 大气科学, 2011, 35 (01) : 134 - 146
  • [9] 浙江沿海中尺度辐合线对飑线发展影响的数值试验
    沈杭锋
    翟国庆
    朱补全
    何斌
    徐亚钦
    黄旋旋
    [J]. 大气科学, 2010, (06) : 1127 - 1140
  • [10] 四维变分方法反演低层风场能力研究
    牟容
    刘黎平
    许小永
    庄薇
    [J]. 气象, 2007, (01) : 11 - 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