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下教育的困境与坚守——基于生命哲学的视角

被引:22
作者
刘济良
马苗苗
机构
[1]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智能技术; 智能化教育; 学生生命; 生命哲学;
D O I
10.14121/j.cnki.1008-3855.2021.20.003
中图分类号
G40-02 [教育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是一项基于生命、通过生命、为了生命的事业。具备人文意蕴的生命品性是教育的质素所在,也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首要前提。智能时代下智能化的现代技术与教育广泛融合,教育在智能技术的助力下走向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但智能技术依循的机械逻辑和人对智能技术的应用方式、理念等使教育面临技术异化及其生命异化的困境。站在生命哲学的视角,教育理应在智能化的发展中聚焦生命的发展而非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重新审视智能技术与教育的生命原点,减弱唯理性的技术逻辑对学生生命体验的遮蔽,规避智能技术主导的教学对学生生命自由的钳制,弥合智能技术介入的师生交往中生命情感的缺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陈春花:避免人像机器一样思考.[J].陈春花;.青年与社会.2020, 12
[2]   狄尔泰生命哲学对当代中国德育转型的启示 [J].
许真 ;
费利群 .
齐鲁学刊, 2018, (01) :69-73
[3]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J].
冯建军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15-121
[4]   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 [J].
刘铁芳 .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 (06) :26-30+57
[5]  
智能技术对政府管理的影响研究.[D].王山.中国农业大学.2018, 12
[6]  
存在的呐喊.[D].王礼平.复旦大学.2005, 07
[7]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M].张汝伦.中信出版社.2020,
[8]  
生命意义研究.[M].孙正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978-7-303-25803-1
[9]  
人类还有未来吗.[M].何怀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10]  
教育的未来.[M].约瑟夫·E·奥恩.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