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彝族的认同谈族体理论——与郝瑞(Stevan Harrell)教授商榷

被引:47
作者
李绍明 [1 ]
机构
[1]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关键词
彝族; 认同; 族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3.3 [各少数民族状况];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摘要
近来美国学者郝瑞以四川攀枝花几个彝族支系为例,对中国彝族的认同提出质疑,认为这不符合“族群”的概念,因此彝族的“聚拢”带有任意性。他还从“民族”与“族群”两个概念出发,认为中国并无“族群”概念。本文认为,彝族虽然支系众多,但历来即有认同,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只是加强了彝族整体的认同性;“民族”与“族群”的概念确有差别,我国以往在翻译和使用上曾将其混用,造成误解,这一问题现已不存在;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的民族志资料构建族体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8 +10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彝族简史》编写组编.彝族简史[M].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
[2]  
吴泽霖总纂.人类学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1
[3]  
陈士林等 编著.彝语简志[M]. 民族出版社, 1985
[4]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J.Hobsbawm)著,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5]   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 [J].
马戎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4) :132-143
[6]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编.凉山彝族奴隶社会[M]. 人民出版社, 1982
[7]  
黄光学 主编.中国的民族识别[M]. 民族出版社, 1995
[8]  
马学良等编著.彝族文化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