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人生价值论——以中国传统文化解读机器人

被引:15
作者
张立文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2] 孔子研究院
关键词
人生价值; 和合存在; 人生机生; 人运机运; 人权机权;
D O I
10.15995/j.cnki.llxyj.2018.04.001
中图分类号
B821 [人生观、人生哲学];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05 ; 0503 ;
摘要
人生因死而探索价值,因苦短而追求意义。在信息智能时代,人生价值和意义遭到颠覆性的挑战,在日常生活和政、经、文、军中类人机器人抢走了人的饭碗,但也创造更多的新职业、新饭碗。在这种情境下,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就要"认识你自己",人类经历从二足无毛的动物到理性、符号的动物到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的探赜,至今也没有完结。这是一个人类逐渐自我觉醒、自我解放、自我实践的砥砺过程。人生在世,是最珍贵、最具价值的。我们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人生价值的精华,以为当今的借鉴、吸收和发扬。价值本质上是人的问题,并围绕人而展开。它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构成,支配人类生活活动的依据和取向,指引人类行为方式、思维方法、情绪表现、思想意识的倾向和趋势。人生价值在历史逻辑的演变中,体现为人生价值是传统性的和合存在、历史性的和合存在、文化性的和合存在、日新性的和合存在、体贴性的和合存在。其和合存在必须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融突和合,才能真正造福人类,为此,需要人生机生,并育并长。生命诚可贵,类人机器人、克隆人,唯有在不违反伦理道德的前提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人运机运,共建美好。在人机命运联通、人机一体化中共建人机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人权机权,共造平等。若类人机器人作为公民,就可与人类共造、共享平等权利;人机价值,共享尊严。人类应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胸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尊重类人机器人的权利,构建互利合作的人机共同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共话智能科技的颠覆性潜力 [J].
杨舒 .
智慧中国, 2018, (01) :60-61
[2]   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三个反思 [J].
吴冠军 .
探索与争鸣, 2017, (10) :10-13
[3]   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世界 [J].
张立文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 (12) :49-63
[4]  
你担心饭碗会被拿走吗[N]. 罗旭.光明日报. 2017 (015)
[5]  
机器人会抢走谁的饭碗[N]. 田园.光明日报. 2017 (008)
[6]  
美国:机器人“无处不在”[N]. 汤先营.光明日报. 2017 (010)
[7]  
逍遥游[M].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庄子, 2013
[8]  
传统学七讲[M]. 长春出版社 , 张立文, 2008
[9]  
论语集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宋) 朱熹, 2007
[10]  
孟子集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宋) 朱熹,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