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象的本质及其哲学意蕴——兼论“元宇宙”与人类未来技术生活的走向

被引:12
作者
张志平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虚拟现象; 元宇宙; 构成方式; 实在论; 不对等性;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22.02.002
中图分类号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TP391.9 [计算机仿真];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8 ; 080203 ;
摘要
虚拟现象是当代所特有的一种由技术创制的现象,又被称为“虚拟现实”或“虚拟实在”。从现象上看,虚拟现象和实际现象都属于现象世界,只是在比较意识中,人们才获得了有关虚拟现象的虚拟意识。作为一种“认之为”意识,虚拟意识乃是一种介于图像意识和想象意识之间的意识样式。通过虚拟意识获得自身存在规定性的虚拟现象,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似却不是”和“似有却无”。从形式上看,虚拟现象要“如同”实际现象,必须与后者在逻辑构成要素上具有同构性,尽管在质料和原理上存在根本差异。由是观之,人工创制虚拟现象的方式在本质上就主要有三种:一是对身体感觉性要素的虚拟;二是对精神意义性要素的虚拟;三是对心灵感受性要素的虚拟。唯有三种虚拟方式同时运作,体验者对虚拟世界的浸蕴体验才能达到最大化。“元宇宙”的创制,从其可能带来的体验看,将使人类未来的技术生活打破时空限制,穿梭于虚实之间,获得极大的自由度和丰富性。就其哲学意蕴看,虚拟现象的出现并不能驳倒经验实在论和本体实在论,反而能强化人的实在论信念。具有经验实在性的自然现实乃是虚拟现实得以可能的前提,虚拟现实和自然现实在本体论上并不具有对等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实在论的最后崩溃——从虚拟实在谈起 [J].
翟振明 .
求是学刊, 2005, (01) :16-27
[2]   虚拟实在与自然实在的本体论对等性 [J].
翟振明 .
哲学研究, 2001, (06) :62-71
[3]  
体内机器人[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高瑟, 2015
[4]  
3D Virtual worlds and the metaverse[J] . John David N. Dionisio,William G. Burns III,Richard Gilbert. ACM Computing Surveys (CSUR) . 201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