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66
作者
廖林燕
机构
[1]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边疆民族地区; 社会规范;
D O 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18.01.002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国家统筹城乡发展、追求全面发展的目标催生了乡村振兴前所未有的期待。乡村振兴,必然要面临如何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如何营造文明的乡风家风问题。而乡村的稳定、有序与和谐,不仅需要依托发展来推进,也需要依靠乡村治理来实现。乡村治理通过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服务发展、凝聚人心,进而推动乡村的发展与振兴。而有效的乡村治理又必须依靠特定的社会规范以及保障这些规范得以运作的公共权力主体来实现,然而,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社会规范正处于模糊、混乱或者说断裂的状态,而且治理人才也在不断流失,这些都在客观上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效能。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需要健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选准配强"第一书记",提高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整合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治理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如何破解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资源困境[N]. 廖林燕.中国民族报. 2017 (006)
[2]  
未来十年农业农村发展展望[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严瑞珍, 2014
[3]  
共同体的进化[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康之, 2011
[4]  
社会学精要[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李银河, 2009
[5]  
治理与善治[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俞可平主编, 2000
[6]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英)米勒(Miller,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