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法上的“禁止报复性解雇”规则

被引:8
作者
韩旭
齐延平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不定期雇佣关系; 报复性解雇; 举报人保护规则; 公共政策例外规则; 表面证据确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71.2 []; DD912.5 [];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 ;
摘要
雇佣自由原则是调整美国不定期雇佣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对美国经济运行活力、效率与竞争力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但它又是建立在劳资地位不平等基础上的。随着资本积累的加剧,其内含的对劳方利益牺牲、对资方利益偏袒的弊端愈加明显。顺应效率与公平相协调、契约正义以及积极权利理念的兴起,联邦和州制定法上的举报人保护规则以及判例法上的公共政策例外规则逐渐确立,形成对雇主任意解雇权的限制。我国可借鉴美国立法、司法经验,构建起完善的禁止报复性解雇法律法规体系。司法实践中确立用人单位不仅负有"解雇正当理由"的证明责任,还要承担"解雇决定不存在报复性动机"的说服责任。这既有利于规范雇主的内部行为,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又有利于平衡雇员、雇主和社会的三方利益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6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2]   论企业内部举报人的劳动法保护 [J].
林欧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 (20) :93-97
[3]   论公益性内部举报的制度设计 [J].
王贵松 .
法商研究, 2014, 31 (04) :72-81
[4]   契约法理论的历史嬗迭与现代发展 以英美契约法为核心的考察 [J].
刘承韪 .
中外法学, 2011, 23 (04) :774-794
[5]   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赔偿责任 [J].
谢增毅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8 (03) :127-134
[6]   论任意雇佣原则在美国劳动法中的衰落 [J].
胡立峰 .
现代法学, 2009, 31 (04) :69-78
[7]   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J].
A·艾德 ;
刘俊海 ;
徐海燕 .
外国法译评, 1997, (04) :9-21
[8]  
社会法学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刘俊, 2013
[9]  
美国法律史[M]. 法律出版社 , (美) 施瓦茨 (Schwanz, 2011
[10]  
美国劳资法律制度研究[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周剑云,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