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0-2018年10600起舆情事件的实证分析

被引:33
作者
李静 [1 ]
谢耘耕 [2 ]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
[2]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舆情事件; 网络舆情热度;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D O 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00221.006
中图分类号
C912.63 [社会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本文基于2010-2018年10600起舆情事件,考察了事件本身属性、媒介传播、网民参与及政府干预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多元分层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1.环境和文化体育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高,反腐倡廉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低;因为大型活动和科技发现引发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2.由传统媒体、网络新闻首次曝光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3.出现第三方、网络谣言、网络动员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意见领袖的出现对网络舆情热度没有显著影响;网民舆论倾向性非常正面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4.网络舆情事件中如果国家部委进行了干预,则舆情热度较高;政府干预的时效性越差,网络舆情热度越高;政府采用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利用对外公告或文件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政府干预级数与网络舆情热度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QCA的网络舆情热度影响因素构型分析 [J].
杨洋洋 ;
谢雪梅 .
情报杂志, 2019, (05) :142-146
[2]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叠加-聚焦-扩散”效应研究 [J].
于倩倩 .
新闻界, 2018, (07) :52-58
[3]   网络舆情的三种结束模式 [J].
沈阳 .
青年记者, 2018, (19) :4-4
[4]   媒介、网民、政府在舆情事件中的参与角色与作用研究——基于3600起舆情事件的实证分析 [J].
张旭阳 ;
李丹珉 ;
谢耘耕 .
新闻界, 2018, (06) :56-63
[5]   影响网络舆情热度评价的主要因素识别研究 [J].
黄怡璇 ;
谢健民 ;
秦琴 ;
杨丽颖 .
情报科学, 2017, 35 (10) :49-54+62
[6]   公共危机中“次生舆情”的生成与演化——基于对“8·12天津港爆炸事故”的考察 [J].
刘勇 ;
王雅琪 .
国际新闻界, 2017, 39 (09) :116-133
[7]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多元舆论场互动机制研究——基于“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的实证分析[J]. 乔睿.新媒体与社会. 2017(01)
[8]   基于AHP-模糊综合分析的移动社交网络舆情预警模型研究 [J].
王高飞 ;
李明 .
现代情报, 2017, 37 (01) :41-44+65
[9]   网络舆情治理的主体参与满意度评估体系研究 [J].
李立煊 ;
曾润喜 .
情报科学 , 2017, (01) :106-1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