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兼容行为的规制路径选择

被引:22
作者
焦海涛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恶意不兼容; 竞争损害; 法律适用; 行为类型化;
D O I
10.16823/j.cnki.10-1281/d.2020.05.009
中图分类号
D922.294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恶意不兼容"是《反不正当竞争法》2017年修订时确立的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不兼容行为可能同时损害特定主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而既可能构成侵权行为,也可能构成垄断或不正当竞争。尽管从理论上看,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可规范不兼容行为,但就特定的不兼容行为来说,它要么构成垄断,要么构成不正当竞争,两种性质不应同时存在,两部法律也不应同时适用。实践中,应当基于不兼容行为的损害大小来选择法律适用:严重损害竞争秩序的不兼容行为可以认定为垄断,大多竞争损害尚未达到垄断程度的不兼容行为,则可以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的"互联网专款"。该条从行为方式、损害后果和行为表现三个方面确立了"恶意不兼容"的认定标准。第12条的行为列举,只是为了便利法律实施而对现实中典型行为的类型化,第(三)项是"恶意不兼容"的主要规范依据,但也不排除其他列举项仍有适用于不兼容行为的可能性,但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原则上不应再适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电子商务平台限定交易行为的竞争法分析 [J].
王健 ;
季豪峥 .
中国应用法学, 2020, (01) :63-83
[2]   电商平台“二选一”的法律适用与分析方法 [J].
焦海涛 .
中国应用法学, 2020, (01) :49-62
[4]   电子商务领域限定交易行为的法律适用 [J].
王先林 .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19, (11) :9-13
[5]   恶意侵犯商标权之惩罚性赔偿 [J].
张红 .
法商研究, 2019, 36 (04) :159-170
[6]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突然现状与应然选择 [J].
李胜利 .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64-169
[9]   论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时代精神 [J].
孔祥俊 .
东方法学, 2018, (01) :6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