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与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基于我国汽车企业的实证

被引:30
作者
李显君
钟领
王京伦
王巍
机构
[1]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汽车企业;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18.01.006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426.471 [];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结合汽车产业特征构建了我国汽车企业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框架,提出相关假设。选取我国6家国有和6家民营汽车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Bootstrap软件对假设进行了简单中介检验和多步中介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创新绩效,而是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路径为"创新理念→开放程度→潜在和现实吸收能力→创新绩效";并通过吉利汽车案例验证了开放式创新和吸收能力的价值。本研究丰富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并对企业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J].
张振刚 ;
陈志明 ;
李云健 .
科研管理, 2015, 36 (03) :49-56
[2]   技术吸收能力差异:中国汽车企业实证研究 [J].
孟东晖 ;
李显君 ;
徐可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 (19) :81-86
[3]  
中介效应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方法及其应用[J]. 陈瑞,郑毓煌,刘文静.营销科学学报. 2013(04)
[4]   开放式创新下组织吸收能力概念拓展 [J].
葛沪飞 ;
仝允桓 ;
高旭东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31 (02) :46-52
[5]   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 [J].
陈钰芬 ;
陈劲 .
科研管理, 2009, 30 (04) :1-9+28
[6]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南汽并购罗孚经验及一般启示 [J].
于开乐 ;
王铁民 .
管理世界, 2008, (04) :150-159+166
[7]   开放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J].
陈钰芬 ;
陈劲 .
科学学研究, 2008, (02) :419-426
[8]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指标:现状、问题和新概念模型 [J].
高建 ;
汪剑飞 ;
魏平 .
科研管理, 2004, (S1) :14-22
[9]  
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D]. 闫春.浙江大学. 2012
[10]  
Networking innovation in the European car industry: Does the Open Innovation model fit?[J] . Mariana Dodourova,Keith Bevi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