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涛动、极涡活动异常对北半球欧亚大陆冬季气温的影响

被引:30
|
作者
沈柏竹 [1 ,2 ,3 ]
廉毅 [2 ,3 ]
张世轩 [1 ]
李尚锋 [2 ,3 ]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欧亚大陆; 冬季低温; 北极涛动; 极涡活动; 全球变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51—2012年NCEP/NCAR全球月平均500 hPa高度场、气温场等再分析资料,北极涛动(AO)指数,北半球及其4个分区的极涡指数等资料,分析极涡和AO对北半球特别是欧亚大陆冬季气温异常分布的影响。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与北半球气温相关场呈由北向南的"+、-"分布,显著正相关中心位于极区,显著负相关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AO指数与气温的相关场分布与此反位相。极涡各分区面积指数体现与各大洲气温显著相关的地域特征,尤其是亚洲极涡面积指数比AO的相关区域更偏向亚洲和中国东部及沿海地区,能表征亚洲大陆冬季风向中低纬度爆发的某些特征。2006年以来AO指数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北半球、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这是有利于欧亚大陆近几年连续冬季气温异常偏低的年代际背景;2009—2011年北半球欧亚大陆冬季大范围低温事件,不仅与冬季AO负位相明显变强有关(2011年除外),与北半球以及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偏大联系更为密切,亦表明该区域冬季变冷的自然变率明显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434 / 4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Effects of autumn-winter Arctic sea ice on winter Siberian High[J]. WU BingYi * , SU JingZhi & ZHANG RenHe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30)
  • [2] 2009年中国东北夏季低温及其与前期海气系统变化的联系
    沈柏竹
    刘实
    廉毅
    封国林
    李尚锋
    龚志强
    [J]. 气象学报, 2011, 69 (02) : 320 - 333
  • [3] 2008年:气候持续变暖,极端事件频发
    徐雨晴
    苗秋菊
    沈永平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 (01) : 56 - 60
  • [4] 冬季北极涛动与极涡的变化分析
    邓伟涛
    孙照渤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5) : 613 - 619
  • [5] 北半球绕极涡的变异及其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
    顾思南
    杨修群
    [J]. 气象科学, 2006, (02) : 135 - 142
  • [6] 近百年北极涛动对中国冬季气候的影响
    龚道溢
    王绍武
    [J]. 地理学报, 2003, (04) : 559 - 568
  • [7]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M]. 气象出版社 , (澳) 斯蒂芬 (Steffen, 2010
  • [8] Winter Arctic Oscillation, Siberian High and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J] . Bingyi Wu,Jia Wang.Geophys. Res. Lett. . 2002 (19)
  • [9] Definition of Antarctic Oscillation index[J] . Daoyi Gong,Shaowu Wang.Geophys. Res. Lett. . 1999 (4)
  • [10] The Arctic Oscillation signature in the wintertime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temperature fields
    Thompson, DWJ
    Wallace, JM
    [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1998, 25 (09) : 1297 -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