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象、算法囚徒与权利让渡:数据与算法时代的新风险

被引:165
作者
彭兰
机构
[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大数据; 算法; 后真相; 数据素养; 信息伦理; 被遗忘权;
D O I
10.16783/j.cnki.nwnus.2018.05.003
中图分类号
TP301.6 [算法理论]; TP311.13 [];
学科分类号
081202 ; 1201 ;
摘要
数据与算法的应用,扩张了人的能力,但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与新风险。客观性数据可能成为后真相的另一种推手,因为数据生产环节的偏差可能导致客观性数据堆积成的假象,数据分析也可能成为客观事物的干扰因素。个性化算法虽然带来了个人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但也可能在几个方面将人们围困:一是信息茧房的围困,二是算法中的偏见或歧视对人们社会资源与位置的限制,三是算法在幸福的名义下对人们的无形操纵。数据时代个体面临的另一个风险,是相关权利保护受到更多挑战,特别是在隐私权和被遗忘权方面。要对抗这些风险,需要完善数据方面的基础建设,包括数据素养的培养、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数据质量评估体系以及信息伦理规范的建立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非传统数据质量评估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J].
余芳东 .
统计研究, 2017, 34 (12) :15-23
[2]   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审度与伦理调适 [J].
段伟文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 31 (06) :98-108
[3]   个人信息保护:中国与欧盟删除权异同论 [J].
周冲 .
新闻记者, 2017, (08) :71-79
[4]   大数据算法的歧视本质 [J].
张玉宏 ;
秦志光 ;
肖乐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 33 (05) :81-86
[5]   数据的偏见 [J].
周涛 .
金融博览, 2017, (05) :22-23
[6]   后真相时代意味着客观性的终结吗 [J].
蓝江 .
探索与争鸣, 2017, (04) :10-13
[7]   共享视角的瓦解与后真相政治的困境 [J].
刘擎 .
探索与争鸣, 2017, (04) :24-26
[8]  
阿西洛马人工智能原则——马斯克、戴米斯·哈萨比斯等确认的23个原则,将使AI更安全和道德[J]. 智能机器人. 2017 (01)
[9]   终将被遗忘的权利——我国引入被遗忘权的思考 [J].
万方 .
法学评论, 2016, 34 (06) :155-162
[10]   网络社会的被遗忘权研究 [J].
郑志峰 .
法商研究, 2015, 32 (06) :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