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基于PVAR模型的东北地区城市化、工业化与人口集聚分析
被引:11
作者:
李天籽
[1
]
王伟
[1
]
邓丽君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2] 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人口集聚;
东北地区;
D O I:
10.16405/j.cnki.1004-129X.2018.06.007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1204 ;
1407 ;
摘要: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东北人口流动和空间分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东北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发展特点,利用1987-2015年的相关城市数据,运用PVAR模型,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研究工业化、城市化和东北人口集聚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个中心城市的影响力,有利于全省人口向四个中心城市集聚。以重工业发展模式和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为特征的东北工业化发展不利于人口的集聚,另外市场化进程缓慢和指令性经济的影响弱化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循环累积效应,导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影响较弱且持续时间不长。在进一步讨论中,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与PVAR模型一致。目前在东北人口流失的背景下,东北地区应该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资源集聚优势,合理安排产业比例,完善产业布局,确定好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发展关系,促使工业化向更高级阶段发展。此外,还要减少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摩擦成本和协调成本,实现两者的互动协调发展,以便更好发挥人口集聚优势,带动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5
页数:11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