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命题性知识,能力之知,抑或动力之知?

被引:43
作者
黄勇
崔雅琴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良知; 王阳明; 赖尔; 命题性知识; 能力之知; 动力之知;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6.01.006
中图分类号
B248.2 [王守仁(王阳明,1472~1528年)及陆王学派];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知(良知)既不是命题性知识(knowing-that),也不是能力之知(knowing-how),而是第三种知识,即动力之知(knowing-to)。动力之知具有命题性知识和能力之知都没有的独特特征:具备动力之知的人会做出相应的行动,但是,无论是单独的命题性知识或能力之知,还是二者合在一起,都不会驱使具备这些知识的人做出相应的行动。上述观点有两个遭到当今学者挑战的预设:其一,赖尔对命题性知识与能力之知的区分是有道理的;其二,王阳明关于有一种既具认知功能又具情感驱动功能的心智状态的看法是正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论道德—形上学的能力之知——基于赖尔与王阳明的探讨 [J].
郁振华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12) :22-41+205
[2]  
体知与人文学[M]. 华夏出版社 , 陈少明, 2008
[3]  
中国观念史[M]. 中州古籍出版社 , 苑淑娅编, 2005
[4]  
中国明代哲学[M]. 河南人民出版社 , 李书增等著, 2002
[5]  
宋明理学史[M]. 人民出版社 , 侯外庐等主编, 1997
[6]  
王守仁评传[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张祥浩著, 1997
[7]  
心的概念[M]. 商务印书馆[英]赖尔(Ryle, 1992
[8]  
王阳明全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明)王守仁著, 1992
[9]  
有无之境[M]. 人民出版社 , 陈来 著, 1991
[10]  
二程集[M]. 中华书局 , (宋)程颢,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