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中国教育改革的文化动力(论纲)——和而不同取向之比较教育补论

被引:3
|
作者
王长纯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和而不同; 朱利安; 比较教育; 教育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59.3 [比较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4 ;
摘要
现在有必要对和而不同取向的中国比较教育理论建设进行反思。反思首先从返回朱利安开始,提出教育改革是比较教育的关键词。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和而不同"具有多重意义,它也是主张"生"与创造的哲学概念,通过与古希腊和谐思想和现代主体间性哲学进行对话,在推动全球化与地方化互动条件下,"和而不同"得到了现代转换和现代理解。"和而不同"取向的比较教育属于中国教育的改革,"和而不同"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文化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清末:中国比较教育发端期
    王长纯
    [J]. 比较教育研究, 2012, 34 (04) : 18 - 23
  • [2] 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
    马克-安托尼·朱利安
    王晓辉
    [J]. 比较教育研究, 2004, (12) : 18 - 23+80
  • [3] 希腊人的神话和思想[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法) 维尔南, 2007
  • [4] 和而不同[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王长纯, 2006
  • [5] 蒂迈欧篇[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古希腊)柏拉图著, 2003
  • [6] 比较教育学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王承绪主编, 1999
  • [7] 主体性的黄昏[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多尔迈(Dallmayr, 1992
  • [8] 正义论[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罗尔斯(Rawls, 1991
  • [9] 存在与时间[M]. 三联书店 , [德]海德格尔(Heiderger, 1987
  • [10] 共产党宣言[M]. 人民出版社 , 成仿吾译,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