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降水年型玉米生长差异的半干旱沙区耕地稳定性分类

被引:4
|
作者
周建 [1 ]
张凤荣 [2 ]
徐艳 [2 ]
高阳 [2 ]
邱孟龙 [1 ]
李灿 [3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作物; 降水; 生长差异; 不稳定耕地; 半干旱沙区; 科尔沁左翼后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的半干旱沙区不同降水条件下农作物生长状况并识别不稳定耕地,该文以科尔沁左翼后旗旱地玉米为例,依照1980-2013年各年份玉米生长期降水丰沛程度对其进行降水类型的划分,并研究不同降水型下旱地玉米的生长状况,基于玉米生长状况的差异识别半干旱沙区的不稳定耕地。结果表明,丰水型、偏丰水型、平水型、偏欠水型、欠水型年份所占比例分别为8.82%、32.35%、17.65%、29.41%、11.77%,反映出科左后旗玉米生长期降水波动大。偏欠水型(2001年)、平水型(2013年)、偏丰水型(2008年、2012年)玉米生长期耕地NDVI指数的加和(NDVIsum)分别主要分布在[4,4.5]、[4.5,5.5]、[4,5],表明不同降水型下玉米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种植业生产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且干旱对种植业的影响大于沥涝对种植业的影响。根据不同降水型玉米生长差异,将耕地类型划分为极不稳定、不稳定、相对稳定、稳定4种类型,极不稳定与不稳定耕地面积分别为68.75、33918.75 hm2。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认为半干旱沙区应在地形低洼处修建集雨、储水设施,以避免沥涝对种植业造成影响;极不稳定耕地与不稳定耕地应当进行退耕以恢复半干旱沙区生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35 / 2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