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时代宪法的权利生态化特征

被引:10
作者
陈泉生
机构
[1] 福州大学法学院 福建
关键词
环境时代; 宪法; 权利; 生态化; 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文章首先指出无论是近代宪法的法理基础———个人主义 ,还是现代宪法的法理基础———团体主义 ,都难以对付当前日益严重生态危机的挑战 ,主张可在团体主义的基础上将生态主义作为环境时代宪法的法理基础 ;而后 ,文章通过对传统宪法价值取向在环境时代所表现出种种局限的反思 ,提出环境时代宪法的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 ,人与自然 ;最后 ,文章认为随着环境时代宪法法理基础———生态主义的建立和宪法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 ,人与自然的确立 ,宪法将在权利社会化的基础上向权利生态化扩展 ,并围绕“人类和生态共同利益”之保护而精心构建 ,从而极具权利生态化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生态法学的几种基本观点 [J].
刘文燕 ;
刘滨 .
求是学刊, 1999, (02) :68-70
[2]   生态法学的基本结构 [J].
刘文燕 ;
刘滨 .
现代法学, 1998, (06) :100-101
[3]   跨世纪的法学视野——中国与澳大利亚可持续发展法研讨会述评 [J].
王曦 ;
柯坚 .
法学评论, 1998, (04) :127-129
[4]   论全球环境立法的趋同化 [J].
汪劲 .
中外法学, 1998, (02) :32-42
[5]   环境伦理与环境法 [J].
陶锡良 .
政治与法律, 1996, (02) :29-33
[6]   现代人对自然的文化意识 [J].
邹广文 .
河北学刊, 1995, (03) :19-24
[7]   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 [J].
朱斌 ;
张利华 ;
宋江华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1994, (01) :1-16
[8]   生态发展:争取人和生物圈的协同进化 [J].
佘正荣 .
哲学研究, 1993, (06) :18-25
[9]   自然、技术、生态学 [J].
H.霍尔茨 ;
柴方国 .
国外社会科学, 1989, (08) :27-31
[10]  
中国社会科学前沿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