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者权体系的崩溃与重建——以法律现代化为视角

被引:57
|
作者
孙新强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作者权体系; 著作权; 雇佣作品; 大陆法; 英美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英美法系的版权法和大陆法系的著作权法均产生于18世纪工业革命前夕,以作品系个人独立创作为立法前提。进入19世纪后,著作权法和版权法逐渐分道扬镳,分别演变成作者权体系和版权体系。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西方工业社会出现了大量超出以往立法前提的雇佣作品。对此,版权体系采用法律拟制技术创制出"视为作者原则",迅速实现了现代化;作者权体系则固守"创作人为作者原则",以法定转让应对电影等雇佣作品的保护。然而,后兴起的计算机软件业拒不接受此妥协性立法。面对压力,作者权体系只得向现实低头,遂无奈规定,软件作品的"作者权"不属于"作者"而属于"开发人",软件保护问题始获解决,但失去逻辑支撑的作者权体系却随之崩塌。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45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职务作品与法人作品辨析——以蒋少武诉沈阳机电装备集团公司案为切入点[J]. 丛立先.中国版权. 2009 (01)
  • [2] 著作权基本理论批判[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李琛, 2013
  • [3] 知识产权论[M]. 法律出版社 , 郑成思, 2007
  • [4] 知识产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吴汉东主编, 2004
  • [5] 知识产权法原理[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曲三强著, 2004
  • [6] 知识产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刘春田主编, 1999
  • [7] 知识产权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吴汉东主编, 1998
  • [8] 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1983
  • [9] 美国通史简编[M]. 人民出版社 , 黄绍湘 著, 1979
  • [10] 政治经济学批判[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著,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