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两种涵义

被引:49
作者
何庆仁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政学院 教师
关键词
教唆犯; 共犯从属性; 间接正犯; 立法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教唆犯是广义教唆犯 ,它具有两种表现方式 ,即狭义教唆犯和以教唆的行为方式实施的间接正犯。狭义教唆犯是人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教唆犯 ,它只具有从属性 ;以教唆的行为方式实施的间接正犯仅具有独立性。从解释论上看 ,我国现行刑法第2 9条第 2款的规定是处理以教唆的行为方式实施的间接正犯的正确法律根据 ;从立法论上看 ,应该采取分立条文规定狭义教唆犯和间接正犯的立法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间接正犯:以中国的立法与司法为视角 [J].
陈兴良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2, (05) :3-11
[2]   德日刑法中的可罚性理论 [J].
冯军 .
法学论坛, 2000, (01) :106-112
[3]   试论间接正犯的几个问题 [J].
宁东升 ;
贾新征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1999, (03) :13-17
[4]   论教唆犯的未遂──兼议新刑法第29条第2款 [J].
赵秉志 ;
魏东 .
法学家, 1999, (03) :28-39
[5]   论教唆犯 [J].
马克昌 .
法律学习与研究, 1987, (05) :15-20+28
[6]   试论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J].
余淦才 .
安徽大学学报, 1983, (02) :62-66+61
[7]   试论教唆犯的二重性 [J].
伍柳村 .
法学研究, 1982, (01) :17-18
[8]  
刑法概说(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大塚仁著, 2003
[9]  
犯罪总论问题探索[M]. 法律出版社 , 肖中华等撰稿, 2003
[10]  
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日)大谷实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