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法在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11
作者
陈涛
徐瑶
机构
[1] 西华师范大学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6.01.014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如何定量评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是生态经济学的难点。利用生态足迹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状态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赤字为-1.1207875 hm2/人,生态经济发展极不协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赤字的原因,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生态学报, 2001, (09) :1484-1493
[2]   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 [J].
张志强 ;
徐中民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地理学报, 2001, (05) :598-609
[3]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
[4]   贵州喀斯特农业生态环境的类型划分 [J].
屠玉麟 .
中国岩溶, 1991, (02) :40-49
[5]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Impact on the earth. W ackermagelM,Ree W. New Society Pub li sher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