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化脆弱就业——以大上海地区服装加工业为例

被引:5
作者
刘爱玉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组织化脆弱就业; “炒工”团队; 分包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F426.86 [];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20205 ; 0202 ;
摘要
非稳定就业是当前劳动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工作不稳定与无保障表现为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平均年限降低、长期失业增加、工作无保障感增加和非正规就业的增加;市场化改革与企业改制/重构、经济结构的"非国有化"、需求约束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合力是促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尤其关注了大上海区域浙江平湖市服装加工业劳动力非稳定就业状况,特别是当地"炒工"团体所形成的"组织化的非稳定就业"现象。研究发现,此种劳动力就业形式型构了我国服装加工业劳动力市场的形态,并在当前国际服装产业链条末端形成一种非稳定就业固化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2+242 +242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 [J].
刘爱玉 ;
佟新 ;
付伟 .
社会, 2015, 35 (02) :109-136
[2]   现阶段我国劳动力非稳定就业现象的分析——以浙东S市服装加工业劳动力就业情况为例 [J].
阿拉坦 ;
刘爱玉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 (11) :78-83
[3]   就业不稳定与无保障:基本表现、成因与前景 [J].
刘爱玉 ;
黄俊平 .
中国青年研究, 2012, (04) :84-90+36
[4]   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J].
刘爱玉 .
中国行政管理, 2012, (01) :112-118
[5]   中国经济到了刘易斯转折点了吗?——来自贫困地区的证据 [J].
张晓波 ;
杨进 ;
王生林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 (01) :54-72
[6]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J].
渠敬东 ;
周飞舟 ;
应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6) :104-127+207
[7]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提升出路何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调研 [J].
李钢 ;
沈可挺 ;
郭朝先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9) :37-46
[8]   农村劳动力剩余及其相关事实的重新考察——一个反设事实法的应用 [J].
蔡昉 ;
王美艳 .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10) :4-12
[9]   日本学者关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J].
张利军 ;
郭敏 .
国外理论动态, 2005, (04) :23-25
[10]   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 [J].
李强 ;
唐壮 .
社会学研究, 2002, (06)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