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2006年6月6—7日福建特大暴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31
|作者:
沈桐立
[1
]
曾瑾瑜
[1
,2
]
朱伟军
[1
]
丁治英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福建省气象台
来源:
关键词:
中尺度WRF模式;
特大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中尺度低涡;
急流;
湿位涡;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0.01.014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PSU/NCAR等共同研制的新一代细网格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6月6—7日福建地区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低涡是本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之一,低涡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暴雨中心的移动和雨强的变化相一致。暴雨中心的强上升运动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高低空急流耦合是此次强降雨爆发的重要机制。暴雨区域850hPaθse场呈现典型的"Ω"型,高湿能条件的维持,保证了强降雨过程的能量供给,是强降雨持续的重要条件。暴雨中心位于最大垂直速度中心附近,暴雨区两侧存在垂直的次级环流,对流层中低层负湿位涡区、高层正湿位涡区的配置有利于造成较强烈的中尺度上升运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4
页数:11
相关论文